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

八風吹不動,一屁过江来


今天帶著WinstonVictor去重元寺,中午要在那兒就近吃個素齋,我被兩個人插隊,一位是三十多歲的男人在我左邊,一是位五、六十歲的女人在我右邊,他們兩人直接亮出現金急著要點菜付錢。我當場分別對他們位說要排隊,照順序來。那男的聽而不見,那女的說她又沒有要插隊。等櫃檯服務人員一到,他們錢又送得更前面了。我直接跟服務人員說:我先來的。左邊的男的停止插隊,右邊那女的直接把錢送出去說:三碗滷味面。我再次跟她說:我先到的。她就跟櫃員說:哦!她抱小孩她先吧。我不爽說:這不是抱小孩的問題,是我排在前面的。後面的幾個人都跟她說我是比較早來排隊的。一個女人插隊還當自己禮讓我呢!真是令人不齒! 

最近接觸些佛學的書,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太動凡心,要隨時關照本性自心。結果一碰到凡人煩心了。
插我隊的人犯了身業(貪or 癡),而我心生不爽(嗔) 是犯了業。
非出家的人日常生活中與人互動實在很難避免造業。不過,現在看待這類的事已經沒像以往那麼氣憤填膺了,我之所以要跟身旁兩位插隊的人據理力爭,是想借機教育他們,不要有插隊佔便宜的心態。漠視插隊行為,我還做不到。
有時候想想,如果我糾正他們,他們也會生氣,也是害他們造業。那麼,到底說還不說呢?

尊敬且佩服那些偉大的哲學家、思想家,很多地方他們的想法和佛家是相容的,但許多地方是和佛學相反的。他們憤世嫉俗,敢怒敢言,對事情有很深層或創新的看法。這世界上就是他們的存在才有進步。但是他們的我執相對很重,所以常常是孤獨的,有時候甚至是極端的。
佛家是注重生與死,最終是求解脫生死,是比較出世的,雖然現代佛學已經儘量融入生活。心中還有許多疑問,雖然佛經裏明確指出學佛不得懷疑,但我現在是:沒有懷疑,還在摸索

沒有留言: